水產前沿網原創報道,10月20-22日,水產前沿、農牧前沿聯合主辦的“2021中國水產前沿展”(簡稱“CEA20201”)將于江蘇南京國際博覽中心6-7號館盛大開幕。本次展會及同期舉辦的會議,整體規模達到30000㎡,預計將有200多位行業專家,400余家行業前沿企業,10000余名業界精英代表參會,已初步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水產全產業鏈展會之一,將集中呈現中國水產養殖業的前沿技術、產品與服務,為中國水產業整體升級助力。 展會同期舉行了“第四屆中國工業化水產養殖高峰論壇”,以“聚焦設施化養殖,助力生態化發展”為主題,以南美白對蝦、加州鱸、石斑魚等品種為樣板,對工業化水產業的未來進行深度探討。江蘇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陳煥根、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王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楊光、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梁友、美國大豆出口協會淡水養殖技術經理周恩華、廣州市誠一智慧漁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范志明、東方漁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董事長郭益頓、國家工業化水產養殖與裝備科技創新聯盟秘書長路正、常務秘書長陳海龍、博尚智漁(青島)海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向坤等業內知名人士以及業內代表共計30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江蘇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陳煥根在致辭中提到,2019年,經國務院同意,農業農村部等10部委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經國務院同意、專門針對水產養殖業的指導文件。其中,提高養殖設施和裝備水平,鼓勵水處理裝備、深遠海大型養殖裝備、集裝箱養殖裝備、養殖產品收獲裝備等關鍵裝備研發和推廣應用,推進智慧水產養殖,開展數字漁業示范等舉措被重點提及?梢哉f,中國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已在弦上,工業化、集約化則是未來的大趨勢。 同時他也指出,工廠化養殖必然是未來水產養殖業發展的主流方向之一,但也面臨著不少的挑戰,包括設施優化、熱源和水資源利用、尾水處理、環境調控、精準營養、自動化與智能化管控等,才能有效保證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江蘇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陳煥根 主題報告 報告主題:全國池塘養殖尾水治理專項建設規劃(2021-2035年) 報告嘉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 楊光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水產養殖池塘改造工作。為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國務院的有關要求,亟需加大對池塘養殖尾水治理支持力度,提高養殖池塘的基礎設施水平,改善水域生態環境,促進水產養殖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全國26個省已經改造388.93萬畝,尾水治理比例不足9%,仍有大面積淡/海水養殖池塘待改造。目前池塘改造存在基礎設施薄弱,生產效能滯后;環保措施不足,影響水產品品質和水域環境;區域發展不平衡,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未來將根據總體要求實施改造,計劃于2035年完成全部養殖池塘改造,養殖尾水全面達標。 主要建設區域主有長江中下游、珠三角、黃河、海河、松花江、遼河流域以及沿海地區。以尾水治理工程為核心配套池塘標準化改造,根據各地養殖池塘規模和地理環境條件,因地制宜遴選不同尾水治理模式,目前應用較多的模式包括:復合人工濕地尾水處理模式、“三池兩壩”尾水處理模式、養殖池塘底排污模式、池塘工程化循環水模式、海水多營養層級立體生態養殖模式、寧夏“稻漁空間”模式等。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 楊光 會議議程 |
重點推薦 |
|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水產頻道”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水產頻道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水產頻道”。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水產頻道)”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15天內來電或來函與中國水產頻道聯系。聯系方式:020-85595682。